步射與騎射

「騎射與步射同,肩臂骨節平直而已。然騎射莫妙於殼。」

在古代戰爭中,因弩節省時間成本及金錢,弩射手不需太多訓練便可透過其特性將矢射得極遠及又孔武有力,所以更為適合步射。相反,歷經長久訓練的弓手往往在戰場上擔任著騎射手的角色,已迅雷及準確的箭術迂迴殲滅敵人,令敵軍聞風喪膽。因此,在古代武狀元的考核升遷中,騎馬射箭是必考的一環,而在文狀元考核當中亦是文舉的加分項目,體現了各朝代對騎射十分之高的重視程度。

然而,騎射與步射的方法並沒有太大不同,兩者皆要求射手引弓時肩臂骨節需平直,唯一較為不同之處便是騎射要將弓弦拉滿才可射準,否則因發力不足及肩骨無法平齊而失去準度,甚至傷筋動骨。另外,明代會以跳射及小架的坐馬姿勢幫助弓手在無馬的狀況下進行練習,增強弓手適應不同狀況下的拉弓手法。

返回網誌